让网友们一网在手,晓其所有!——中国传媒

页面二维码

扫一扫

分享文章到微信

页面二维码

扫一扫

关注公众号

分享到:

王寿彭与他的1903 ——探索发现王寿彭中状元的来龙去脉(续七)

2020-06-29 11:07:07 来源:中国传媒 编辑:王清机

导读:胡一平 第七章仙风玉露——临行前拜潍县文昌阁、魁星楼从时间上加以推论,190

胡一平

 

第七章

仙风玉露——临行前拜潍县文昌阁、魁星楼

从时间上加以推论,1903年举行的这次癸卯科举会试,准确的开考时间应是这年的三月初八。可是开考前还有报道、监察、祭孔等多道程序需要举行,三月初五便是举子们必须到达贡院的报到之日。

以此可以推断,当年的王寿彭应是在二月初六日这天,从潍县启程上路的。因为从潍县到达开封,将近六百公里、即一千二百里的路程。如果按照每天行进六十里的速度,至少要用二十天的时间方可到达。至于为什么在二月初六启程呢?因为民间自古认为每逢三、六、九的日子,出门远行才会吉利,当然是启程外出做事的好日子了。

还有一层,当年的潍县还有一重要习俗,这就是拜文昌、拜魁星的日子。传说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三,是文昌帝君的圣诞日。这一祭拜活动,对于古代参加科举的人来说真是太重要了。因为文昌帝君是民间和道教里面,负责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。最早的文昌本是星名,亦称文曲星,或文星,古时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,后来才成为民间和道教所信奉的文昌帝君了。

史书记载,两宋以前的文昌之说,仅仅是指天上三垣二十八宿之一,主要是象征文学和学问,并非人格化了的神祇。但是到了宋代中期,科举考试极为盛行起来,成为士人求官最为重要、也是必须的途径。当年求取功名的各地学子们,为了在激烈的竞争当中脱颖而出,取得功名,莫不在自身努力读书之外,又祈求寻找各种神明,以求得他们的佑护和帮助。

这时四川的一些学子们在求神之中,发现了十分灵验的梓潼神,原是流行与四川北部的蛇神和雷神。后来梓潼神又与晋朝抗击苻坚而殉国的忠臣张育合流,在人们祈求后很是保佑当地的学子及文人。喜欢说凡是祭拜他的学子们,科举考试中中举、中进士的人很多,于是被人们视为可使考试顺利的神祇。此事很快便在全国迅速流传起来,成为各地学子们共同信仰的、保佑科举顺利的灵验神祇。对于这样重要的神灵,参考前的举子们当然要前去认真的祭拜了。

二月初三这天,在祭拜文昌帝君的同时,还要祭拜魁星神像。对于王寿彭来说,拜魁星对于自己的前程来说真是太重要了。魁星原本只是一个汉语词语,也是中国古代星宿的名称,后来才成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话人物,并且主宰文运。因此在儒士学子们的心目中,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。

有意思的是,没见过魁星像的人也许会想,既然魁星是主管功名科举的神灵,一定是位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吧?其实与一般人想象的恰恰相反,这位魁星生得面目狰狞,金身青面,赤发环眼,头上还有两只角,整个造型仿佛就是地狱里的鬼怪。魁星最令人关注的地方,是其右手握着的一管大毛笔,笔尖为红色,称之为朱笔。传说用这支毛笔点中的人,才可以高中状元,因此便有了魁星点状元之说。

拿民间的说法便是:“任你文章高八斗,就怕朱笔不点头”。正是有了这样的民间说辞,加上道教的神话渲染,就连宫廷都采纳了这一传奇。因此皇宫正殿台阶中所铺的石板上,就雕有龙和鳌的图案,并且还有一只魁斗,雕刻于龙、鳌的一边。据说每到科举的最后一关,即殿试完毕发榜的时候,所有应试者们都要聚到皇宫门前,进士们站在台阶下面迎榜。作为第一甲第一名的状元,则需要一手持魁斗,一脚站在石刻的鳌头上面亮相,表示一举夺魁、独占鳌头的意思。

魁星的造型,很容易引发人们的奇思异想。只见他左手持一只黑色墨斗;右脚呈现金鸡独立之状;脚下踩着海中的一条大鳌鱼的头部,当然也有人将鳌鱼塑作为大龟的,这样就表达出了一种独占鳌头的傲然气势。还有他的左脚,摆出即要扬起后踢的样子,以求在造型上呼应体现魁字右下方的一笔大弯勾。至于他的脚上也有所讲究,绘的是北斗七星。

当年王寿彭要去拜的这座潍县文昌阁、魁星楼,也是远近驰名,属于山东东部香火最为旺盛的文昌阁、魁星楼之一了,可以称得上别具洞天。提到这里,就应该牵扯到清朝中叶号称扬州八怪之首的潍县县令郑板桥了。当年的他抱着为官一任、造富一方的宗旨勤政爱民,并且将培养儒家文化人才的目光放长放远,全力营造了多出人才、快出人才的深厚科举氛围。

那么这座文昌阁、魁星楼为何称得上别具洞天呢?原来郑板桥在这件事上蕴含了更多的心机。潍县城内原有明朝中期建造的一座文昌阁,坐落在城墙的旁边,不但其规模小得可怜,而且早就已经坍塌了,只剩下一堆残砖断瓦。郑板桥刚来潍县的时候,所看到的那座文昌阁,其实就是一堆瓦砾。

当年的那座文昌阁之所以建得小,也是有原因的。因为从明朝起,朝廷就对此有所规定,凡县城一级建造的文昌阁、魁星阁,只能是两层建筑;州府所在地建造的文昌阁、魁星楼才可以是三层建筑。这样一来,潍县城内所建的文昌阁规模就不可能太大。

还有一层,由于元末之际的改朝换代,这里发生了频繁的战争,加上地震、瘟疫等自然灾害,导致人口剧减,简直达到了“千村薜荔人遗矢,万户萧疏鬼唱歌”的程度,这才有了明初时的洪武大移民。直到明朝中叶,潍县的经济才开始有了起色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、经济条件下,这座文昌阁、魁星楼的建筑规模,也就相对较小了。

所以这次重建文昌阁、魁星楼,就成为潍县万民关注的一件大事,其规模当然要大一些才行,也就是要与潍县的实际经济地位相一致起来。对于这些,郑板桥自有主张,干脆把这座文昌阁、魁星楼建在了高高的城墙之上。试想当年的潍县城城墙本身就有八米多高,加上两层的文昌阁、魁星楼,高达十余米,也就显得非常之高了,在十几里外都能看得见。

临近完工,郑板桥便手书了重修《文昌阁记》,刻成石碑嵌于文昌阁的墙壁之中。这一碑文不但文采风扬,而且对文昌阁所起的作用撰写得十分到位,因而成为当地流传的著名碑文之一。还有其书法风格,这次采用了平时很少见的行书格式,可谓写得势如流水,挥洒自如,故而很有阅读、欣赏、研究的价值。

郑板桥领导修建的这座文昌阁、魁星楼十分壮观,并且在阁门前面专门移植来了几颗古杨树,以显出苍劲肃穆的古朴氛围。这样做就是要使当时的文化人,有一种精神上的寄托,并且在学子之间形成尊天上进、发奋苦读的经学氛围。

进门之后三间大殿金碧辉煌,梁檩檐柱做工讲究,雕花窗格玲珑剔透,均显示出富丽华贵之美。大殿正中为贴金的文昌帝君坐像,两边站立着天真可爱的“天聋”、“地哑”两位侍童。

文昌阁上面一层便是魁星楼。虽然上面的魁星楼比下面的文昌阁小得多,但在文人的眼里的重要性一点都不差。因为里面陈列的是魁星塑像,为脍炙人口的魁星点状元造型。

可以说中国历史上人们对参拜这位魁星,一点特殊的身份背景都没有,完全是靠着自己的才学、智慧和勤奋,才取得了如此成功的。因此后人们才特意选取他成为神灵,主管功名禄位,这样做主要是看中了他的诚信与良心。认为将科举考试的评判权交到他的手里,人们才能够放心满意。在这方面,郑板桥还心有灵犀的发现:魁星所用的魁字,拆开来看一半是鬼,应了魁星面目丑陋的一面;另一半则是斗,则应了魁星才高八斗的一面。

魁星楼上的建筑摆设尽管简洁质朴,但却具有浓浓的文化艺术风范。文昌帝君和魁星的前面都设有香案,主要供人们祭祀所用。四周的墙壁上绘制了巨幅壁画,主要展示了魁星点状元的由来传说。在这点上,由于郑板桥是全国著名的书画艺术家,对其艺术水准当然要求甚高。所以潍县文昌阁、魁星楼中的巨幅壁画,都是请全国有名的画工创作绘制,并且在画风上采用工笔写意的手法,场景格外生动传神。还有里面的柱子上,镌刻着一幅名联:“赤心昌文运,火眼识俊才”,使人更加感觉到魁星铁面无私的威风煞气。

站在魁星楼上面凭栏远眺,潍城景色尽收眼底,尤其早晨时分,没有光线的反射,整个西城就像一只铁灰色的大龟,十分引人遐想。而处于潍城中轴线上的大十字口,便是龟甲的顶部。这样一来,南门探出来的那处瓮城,即是这只大龟的龟头了。再从这里回望东北,整个东关坞与之连成一线,称之为龟蛇之城真是名不虚传。

其后的发展,亦证明了郑板桥的高瞻远瞩。查阅潍县科举历史就非常说明问题。清代二百余年间,潍县一共出了两名状元,八十余名进士,近三百位举人。其中百分之百的状元、百分之八十的进士、举人,都是在郑板桥建文昌阁、魁星楼之后百余年里出现的。王寿彭的高中状元,便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。

可以说,自从郑板桥重建了文昌阁、魁星楼以后,潍县的教育事业便蓬勃发展起来,可谓持续兴盛、人才济济、硕果累累,成了名副其实的科举名县,即使在全省、全国都称得上名列前茅。(未完待续)

 作者简介:

图片1_副本.jpg

 

胡一平,出生于1953年,山东潍坊市人,作家,历史文化研究学者,潍坊学院客座教授,长期从事历史文化研究创作。主要著作有《兵圣全传》、《郑板桥诗书画精品集》、《追溯潍坊文化源头》、《潍坊五千年》、《古代潍坊十大爱情故事》、《一代名相——公孙弘》、《中国·潍坊》等书籍。并且在电视台、多所大学及网络上有《传统文化大讲堂》等系列讲座。

 

 

  

当前栏目:文史博览
内容导航
最新文史博览
猜你喜欢
  1. 时政
  2. 国际
  3. 财经
  4. 教育
热门新闻
每周热榜
精彩推荐
相关专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