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网友们一网在手,晓其所有!——中国传媒

页面二维码

扫一扫

分享文章到微信

页面二维码

扫一扫

关注公众号

分享到:

王寿彭与他的1903 ——探索发现王寿彭中状元的来龙去脉(续十六)

2020-07-13 22:32:13 来源:中国传媒 编辑:王清机

导读:胡一平 第十六章 发现人才——一代太后心有灵犀观卷有感多赞叹 关于癸卯会试中王寿彭的高中状元,不但在当年的学者们当中,而且在他的家乡潍县城中,也有着这样的一种议论:也就是

 胡一平

 

第十六章

发现人才——一代太后心有灵犀观卷有感多赞叹

    关于癸卯会试中王寿彭的高中状元,不但在当年的学者们当中,而且在他的家乡潍县城中,也有着这样的一种议论:也就是当年的王寿彭究竟是谁、以及为什么被点为了状元。

关于这一点,若是查找历史档案的话就会发现:当年王寿彭成为癸卯科举状元,究竟是谁最终确定的呢?仅仅从表面上的文字记载来看,应是由光绪皇帝运用朱笔钦点赐予的。然而实际上呢?自然就不是这样了。不论从那个层面观察和研究,都可以认定最终将王寿彭定为状元的,应该为垂帘听政、实际是掌握着大清王朝绝对权力的慈禧太后。

前面已经说过,历史上的慈禧太后,虽然是位后宫女性,但却又是一位非同凡响的重要政治家。在清代后期的几十年里,她不但是大清王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,而且对当时的社会发展有着巨大而重要的作用和影响。即使到了今天,慈禧太后也算得上一直具有争议的重要历史人物。

她在公元1852年的时候被选入宫,开始时的地位并不高,即使经过运动打点,也只是得到了一个贵人封号。但是慈禧心底极为精明,善于观察谋划,亦善于运用手段,等待时机,进而得到咸丰皇帝的宠幸,晋封懿嫔。当然也似乎是老天相助,她不久幸运的生下了儿子,这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。作为皇帝身边的女人来说,只要她生下了皇子,身份自然大大的提高了。若是他生下的儿子有朝一日成为了皇帝,就更是贵不可言了。

咸丰皇帝驾崩以后,她被尊称为圣母皇太后,上徽号慈禧,从此便被人们称之为慈禧太后了。此时的她,终于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了,便开始叱诧起大清风来。早期的她还是有些含蓄,很快便显露出了手段,进而谋划运筹,巧妙联合慈安太后、恭亲王等发动了辛酉政变,一举诛杀了妨碍自己掌权的顾命八位大臣。从此以后,他便把满清王朝的大权,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,至死都没有放松。

1889年时,由于到了光绪皇帝的亲政之年,慈禧太后碍于祖传的规定,不得不在表面上做出让步,做了一番归政光绪皇帝、自己退隐颐和园养尊处优的表演。但是这位嗜权如命的女人,那里能够心安理得的退居二线。于是又她想出了垂帘听政的方式,导致清王朝还是实际上由其说了算。再往后,她就变得肆无忌禅起来,反对变法,策动戊戌政变,囚光绪皇帝,斩杀了戊戌六君子,再度从后台走到前台。

然而历史进程浩浩荡荡,不是谁反对就能够阻止了的。在这样大的历史背景下,即使保守顽固、十分强势的慈禧太后,也步履艰难屡屡碰壁,以至接二连三的遭到西方列强打击。特别是她在经过了1900年的庚子之变后,开始了痛定思痛,也开始热衷起变革开放来了。然而对于清廷的变革,慈禧太后又确立了一种宗旨,叫做“中学为体,西学为用”。这样一来,看似轰轰烈烈的变革开放,又成了不切实际的花架子。

尽管这样,变革开放还是在进行之中。尤其是在她的大力推动下,形成了给人带来希望的清末新政,也就是对兵、商、学、官、法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。正是这样,科举就重新提上了清廷的议事议程。也可以说,举办这次癸卯会试,对于慈禧太后来说,也有炫耀一下自己对文化事业的重视,当然也有着从中发现、提携人才的意思。

举行殿试的当天晚上,慈禧太后便浏览阅读了被评为前十名进士的殿试答卷。尤其是她读到王寿彭的殿试卷时,不由得眼前一亮,禁不住的点头称赞起来。因为里面有着两段文字,深深打动了她的心。其中的一段是这样写的:

“制策又以生财之道,大学所称。因求开源节流之法,以为裕国足民之实。臣惟理财之要,详于王制,备于周礼。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,即周官岁会月要之意。而在今日,则西国豫算决算之法与之暗合。”

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:“使国家富裕人民丰足的理财之道,在《大学》里面就说得很清楚了。国富民强的根本,是要发展生产,节约开支。至于理财方法,不但《礼记》中说得很详细,而且在典章制度中亦有规定。也就是以三十年为周期,制定计划,每到岁末月底时进行核算。这些做法,应该与现今西方的预算决算制度相比,是一条不谋而合的思路。”

在慈禧太后看来,这种观点真是太新颖了,特别是里面将西方社会的预算决算方法,与中国老祖宗们的做法相联系起来,而且还得出了暗合的结论,真是太有道理了。这不恰好证明了自己提出的中学为体、西学为用主张的正确性。

这样一来,慈禧太后往下看的劲头就更足了:“汉之桑孔、唐之刘晏,皆以理财著,而议者辄为訾讥。诚以均输盐铁,皆所以搜刮民利以富公家……且夫欲强其国必先富国,而富国之要在于富民。于民食留其有余,而国用自无不足。而又裁糜费,慎度支,以节俭之风昭示臣下,用以跻一世于敦庞民康物阜,即开源节流之效也。又何取乎用计臣之术,榷盐铁,置均输,以损下益上哉?皇上丰财和众,节用爱人,固已裕不竭之源而得生财之道矣。”

 里面的意思就是告诉人们:“西汉的桑弘羊、孔仅,唐朝的刘晏都是理财好手,但他们的做法却常常遭到后世诟病。臣认为北宋的均输法和盐铁法,都有一定的弊端,属于百姓穷而国家富的弊政……要想使国家强大必先富裕,国家富裕必先使人民富裕。”

“让老百姓生活有余,国家所用就足。在此基础上裁减无用开支,精打细算,崇尚节俭风气,就会形成民康物阜的好局面。因此,何必用计谋之臣子来损下益上呢?陛下和人民一起发展生产,节约开支,使之财源不断,不是很好的治理财政方式吗?”

从王寿彭这些坦诚的议论里面,慈禧太后分明意识到:这位王寿彭应该是位很有理财等管理能力的人,并且具有放眼看世界的能力,也就是能够将中国与世界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对比。当今社会,这种拥有管理财经新颖思维能力的人真是太少、太难得了。

尤其是其中的几句“又何取乎用计臣之术,榷盐铁,置均输,以损下益上哉?皇上丰财和众,节用爱人,固已裕不竭之源而得生财之道矣,”似乎戳到了慈禧太后内心的痛楚,因为她亦反思到了过去,生活上真是太靡费,朝廷上下也是太腐败了,要是不能够做到“丰财和众,节用爱人”的话,大清王朝就会江山日下,岌岌可危。由此看来,这位王寿彭很有研究练历的学识,现在推进变革开放,就是要提拔重用这样的人才。

应该说在当年清廷的财政问题,已经成为慈禧太后的心病。这是因为前两年庚子之难的时候,由于她不顾劝阻纵容义和团们闹事,这才引来了八国联军,随之一败再败,这才导致与列强们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。

在这些不平等的条约中,慈禧太后认为最令其痛心的其中一项,就是由中国赔偿他们4亿5千万两白银。这样的赔款,难度实在是太大了,简直就是难以办到。由于前面几年的连续战乱,朝廷财政早已是捉襟见肘了,现在又要赔偿如此之多的银两,这就使得这位大清王朝的实际掌权者愁上加愁。如何扭转这样入不敷出的艰难局面,不但是朝廷急需解决的重大难题之一,也是慈禧太后经常睡不着觉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同时她还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现象,在清廷里面掌握财经管理大权的,多是一些靠着祖宗阴德上位的八旗子弟。现在的发展状况越来越明显,若是光靠那帮玩冥不化八旗子弟的话,必将会越搞越糟,发展下去的后果将会不堪设想。

所以现在朝廷的当务之急,不但需要政治方面的杰出人才,而且还需要具有真才实学的经济人才。从王寿彭的殿试答卷里面,在此问题上就有开诚布公的真知灼见,不是像其他一些考生那样,一味地歌颂赞扬、拍马奉承。这就充分说明,他在全国经济财政论述方面,显然是了一番功夫。因此他的那些议论,看上去就颇有道理了。(未完待续)

 作者简介:

微信图片_20200620204535.jpg

胡一平,出生于1953年,山东潍坊市人,作家,历史文化研究学者,潍坊学院客座教授,长期从事历史文化研究创作。主要著作有《兵圣全传》、《郑板桥诗书画精品集》、《追溯潍坊文化源头》、《潍坊五千年》、《古代潍坊十大爱情故事》、《一代名相——公孙弘》、《中国·潍坊》等书籍。并且在电视台、多所大学及网络上有《传统文化大讲堂》等系列讲座。

 

 

当前栏目:文史博览
内容导航
最新文史博览
猜你喜欢
  1. 时政
  2. 国际
  3. 财经
  4. 教育
热门新闻
每周热榜
精彩推荐
相关专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