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网友们一网在手,晓其所有!——中国传媒

页面二维码

扫一扫

分享文章到微信

页面二维码

扫一扫

关注公众号

分享到:

非遗史话 鸢都奇葩——老猫花灯(续)

2021-06-03 16:36:27 来源:中国传媒

导读:胡一平 第三章 求财求吉求福气 石雕黑虎变老猫 当这头黑虎石雕安放好了以后,自然成了潍县城墙下面的一道景观。加上这里处于风景优美的白浪河沙滩,吸引了许多人前来欣赏观

 胡一平

 src=http___n.sinaimg.cn_sinacn20108_733_w1400h933_20190124_3f66-hryfqhm5390213.jpg&refer=http___n.sinaimg_副本.jpg

第三章

求财求吉求福气  石雕黑虎变老猫

 

当这头黑虎石雕安放好了以后,自然成了潍县城墙下面的一道景观。加上这里处于风景优美的白浪河沙滩,吸引了许多人前来欣赏观看。尤其每逢到了潍县大集开市的日子,这里的人流可谓人山人海,前来观看祭拜的当然是数不胜数了。

不久便引出了一个传说,说不论是谁,只要前来摸摸石雕黑虎的头,就会有好运降临。这样一来,谁不想得到财神赐予的好运呢?于是一传十、十传百,几乎所有人都来摸一摸这头石雕黑虎。遇到节日或者是潍县大集的时候,前来摸虎头的人往往排上很长的队伍。这样一来,石雕黑虎的头就被人们用手摸的明光溜滑了。

过了几年,人们发现这头石雕黑虎经过人们长时间摸来摸去,似乎已经没有原来那种威风凶猛的样子了,而是越看越像是一只猫了。还有一层,当初雕凿这头石虎的时候,由于受到石料所限,雕凿出来的石虎,身长只有一米多点,跟真正的老虎相比当然小了不少。但是将其称作猫的话,其身量又与家里养的猫大了不少。这样一来,人们便想到了那种山猫,不论样子还是体型,都与石雕黑虎相似。于是有人就开始将这一石雕改名叫做老猫了。

其实老毛的称呼也没有什么不好,反而显得更亲切一些。试想如果称之为山猫,似乎就有些不敬重的地方。因为赵公元帅的坐骑分明是黑虎,怎么能够送给他一只猫呢?将其称之为老猫,就大不一样了。因为猫和虎都属于动物中的同一科,并有传说猫曾经是虎的老师。也就是老虎身上的那些本领,原本就是猫来传授的。

称之为老猫,实际上就是寓意山猫的意思,因为山猫的另一个名字叫做猞猁。其体型似猫但又远大于猫,其体粗壮,尾部极短,四肢粗长而矫健,耳尖生有黑色耸立簇毛,两颊具下垂的长毛,一般浅灰褐或棕褐色,行动起来十分凶猛,因此也可以将其叫做老猫。再者里面的这个老字,便带有亲切和敬重的意思。因此老猫这一名称,就被人们普遍接受下来了。

还有传说,这头老猫真是太神奇灵验了。很多人前来摸了它的头以后,不久便发了财。还有人传说在黑夜里的时候,曾经亲眼见到城墙上面的赵公元帅,走下来骑着这头老猫,闪烁着道道金光飞快而去。在他们看来,这一定是外出散发钱财了。既然这样,又有人想到了一个问题,也就是赵公元帅经常深更半夜的骑着黑虎,或是老猫外出活动,会不会有看不清楚道路的可能呢?

因为在古代的时候,不但很多道路弯弯曲曲,而且路面大多是沙土铺就,高低不平难以行走。加上那时候完全没有路灯,到了深夜自然是漆黑一团。

怎么办?人们感到自己所能够做的,也只有给老猫送一盏照明的灯了。做灯当然是先要扎制骨架,外面用纸或者是绸子粘糊起来,里面点上蜡烛,就可以用来照路了。因为里面点燃的蜡烛,有了外面粘糊着的纸或者绸子,运动起来就不会被风吹灭了。有了这样的说道,就经常有人在夜晚的时候,给老猫送来点燃着的灯笼。这样就距离后来的老猫花灯,只相差一步之遥了。

再后来潍县历史上出现的一件大事,便与老猫花灯进一步的联系起来。也就是说,老猫花灯的出现,绝不是无缘无故,而是有着真正的历史源头可以追溯。

 

第四章

到处流行红眼病  摸摸老猫不害眼

 

到了明朝后期,不但社会开始动荡,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降低下来。在历史上,大凡到了这样的时期,往往会祸不单行。这时的潍县大地上,又流行起一种可怕的疾病——红眼病来了。

尽管现在的人们已经知道了红眼病发病的病理、预防的方法和治疗的药物,当然不再惧怕这样的流行疾病了。可是在古代,人们遇到红眼病流行时非常恐慌。试想一些人突然两眼通红,而且眼红的人越来越多,还没有有效的治疗办法,那种害怕的情绪当然是无以复加的。因为不论在谁看来,眼睛对于一个人来说真是太重要了。若是眼睛看不见了的话,这个人就等于残废了……

说到这种红眼病,就不由使人想起青州著名的旅游胜地——范公祠、范公亭和范公井的来历。不论谁来到这里,都会被祠堂的古色古香所吸引。大门两边是一对活龙活现的石狮;红漆大门上悬挂着一通金匾,上书范公祠三个大字。左右分立着两方著名的石碑;左书先忧,右书后乐;四个大字堪称浓缩展示了他一生的功绩。

史书记载,当年范仲淹在青州担任太守期间,当地流行起了一种红眼病,传播速度很快,而且难以治愈。于是范仲淹亲自搜集民间验方,和中医先生们细心研究,进而利用清澈泉水精心调制,合药制成了一种青州白丸,从而为不少人治好了红眼病。为此,范仲淹把调制药丸的这处清泉命名为醴泉,并在醴泉上建造了一座保护的凉亭。后来人们为感念范仲淹的功绩,便把亭子叫做了范公亭,那处醴泉称作了范公井。

由此可见,历史上的范仲淹之所以能够得到人们如此深切的纪念,完全是有原因的。在青州期间,即使到了迟暮之年的他,依然不顾年老体弱,带病处理繁杂的公务。他还经常微服到黎民百姓中去,察访体恤民情,现场处理问题,因此青州人民送给他一幅名联。

这幅名联的上联是:宰相出山中,划粥埋金,二十年长白栖身,看齐右乡贤,依然是苏州谱系。下联是:秀才任天下,先忧后乐,三百载翰卿著绩,问济南名士,有谁继江左风流。也正是通过这幅长联,对范仲淹一生的经历和业绩,作了全面的概括和高度的评价。

以此推论,明朝末年潍县大地上流行的红眼病也是十分凶猛,而且又到了社会纷乱之际。万般无奈的人们,只好期盼着上苍神灵的保佑和庇护。于是人们成批成批的涌进真武庙里,向着赵公元帅叩头祈求。因为在人们看来,赵公元帅不但是位财神,而且还具有消除疫情的无边法力。

没过多久,便传出了一种说法,就是前往摸一摸真武庙城墙下面那头老猫的身子,就可以得到治愈红眼病的法力。这样一来,许多人便蜂拥而至。但不久又有了传言,说大白天里来摸老猫是不管用的。因为赵公元帅是在深夜之时才从城墙上面下来,也只有到了这时,这头石雕老猫才具有了真正的灵气。

有了这样的说法,那些虔诚的人们便在夜半时分,到白浪河沙滩的城墙下面,抱着无比虔诚的心态,来摸摸这神奇的老猫。可是半夜时分的白浪河畔,往往是一片黑暗,道路十分难走。据说有人不慎,曾经掉到白浪河的河水之中。于是人们便想出了一个办法,就是打着灯笼前往。也就是凭着这点微弱的光亮,不但前往的时候更加安全,而且也更容易找到城墙下面的石雕老猫。

同时还有了这样的说辞,也就是打着灯笼找到石雕老猫的时候,不但伸手要摸,而且还要一边摸一边说:“摸摸老猫不害眼。”这样一连摸上三模,而且是同时说上三声这样的话,才会产生效果。这样的一套举动,就开始形成了摸摸老猫不害眼习俗的前身。

 

当前栏目:文史博览
内容导航
最新文史博览
猜你喜欢
  1. 时政
  2. 国际
  3. 财经
  4. 教育
热门新闻
每周热榜
精彩推荐
相关专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