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网友们一网在手,晓其所有!——中国传媒

页面二维码

扫一扫

分享文章到微信

页面二维码

扫一扫

关注公众号

分享到:

王寿彭与他的1903 ——探索发现王寿彭中状元的来龙去脉(续二十一)

2020-07-18 21:56:51 来源:中国传媒 编辑:王清机

导读:胡一平 第二十一章 针对流言——拂去尘埃正本清源分析两种说法 平日里我们见到的,一些有关评论王寿彭中状元的文章中,常有某些人对他的贬低、污蔑之词,有些还流传甚广。对于

 胡一平

 

第二十一章

针对流言——拂去尘埃正本清源分析两种说法

平日里我们见到的,一些有关评论王寿彭中状元的文章中,常有某些人对他的贬低、污蔑之词,有些还流传甚广。对于这些,现代人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,就有必要加以考究、论证和甄别,以期还原历史事件的本来面目。

关于王寿彭中状元的故事,社会上广泛流传着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说法故事。就是说当年他在北京参加殿试的时候,应该获得状元桂冠的,并不应该是他,而是另有其人。按照他们的说法,王寿彭这次能够得中状元,完全是出于侥幸与偶然的结果,是当年慈禧太后一时心血来潮的产物。

更有人把这件事加以绘声绘色的描述,说得如同传奇故事一般,里面的情节也颇为曲折离奇,似乎有板有眼。如传说当年的主考官们在集体讨论初评名次时,是将这次殿试的第一甲第一名,定为了一个叫做左霈的旗人。但这一评判结果呈报上去以后,便导致慈禧太后很不满意,认为左霈的名字有些不大吉祥,其姓氏本身——“左”字应该具有“旁门左道”之嫌。正是由于这层原因,由慈禧太后加以权衡之后亲自拍板定案,这才另选其人,拟定王寿彭做为状元。

不但如此,编造故事的人还巧妙构勒出了慈禧太后这样做的思维动机。说当时主考官奉上进士名单与集体评判的结果时,朝廷里面正在筹划慈禧太后庆贺七十岁生日的大寿典礼。这样一来,殿试卷上王寿彭的名字便引起了她的特别兴趣。

在慈禧太后看来,王寿彭的名字可以分解为“王”、“寿”、“彭”三个字,对于自己来说,这样的三个字真是字字吉祥。如里面的王字,说得岂不就是自己,是大清王朝的实际掌权者;里面的寿字,当然是冲自己的七十大寿而来;还有里面的彭字,应该指的是彭祖,也就是说自己会像彭祖一样的长寿。将这三个字连起来,既是他的名字,又充分体现出了“王者、也就是慈禧太后寿如彭祖”的意思,真是字字珠玑,这就博得老佛爷的欢心。

由于这一说法编得有鼻子有眼,也就是颇具有故事性和传奇性,不但流传甚广,而且使大多数人对此说法信以为真。不但在上层社会中流行,而且也是街头巷议的大众笑料。可仔细推敲研究这则故事的话,就会发现里面的荒唐失实,也会发现故事编纂者的妒忌心理:因为故事里面的真正含义,无非就是要说明王寿彭的才学不足,夺得状元之冠,完全是靠着侥幸与偶然的机会得来的。

还有一种说法就更是牵强附会了,依然具有了故事性,只是流传得不那么广泛而已。传说在慈禧太后过七十大寿之前,曾经做了一个好梦。梦中的她正在颐和园的院子里游玩,突然之间看到天空中飞来了一只大鸟。开始的时候她还有些惊慌失措,但这只大鸟已经徐徐落在距离自己不远的地方,并且朝着自己点起头来。此时的慈禧太后才敢于定睛一看,谁想这一看就不由得喜出望外起来,原来这是一只从未也没有见识过的金翅大鹏鸟,连全身上下的羽毛,都闪闪烁烁地放射着金光。

这只金翅大鹏鸟落地以后,便稳稳的恭候在那里,而且频频点头示意,似有祝贺或者叩首之意。正在接受金翅大鹏鸟贺寿朝拜的时候,得意洋洋的慈禧太后突然从梦中醒来,这才知道原来是一场天赐的好梦,自然再也难以入睡了。

天亮以后,她便把梦中见到的一切,讲给身边的几名太监、宫女们听。他们听了之后,自然是想法设法的奉承起来,说是连天上的金翅大鹏鸟都专程飞来恭喜贺寿,说明老佛爷善念无边,功绩远扬,连上天都知道了。并且说上天这才派遣了金翅大鹏鸟前来,由此看来,老佛爷真个是要万寿无疆啦。

对于这件事情,慈禧太后自然暗自喜悦了几天,但由于是做的一场梦,没过了几天也就忘却了。可是到了科举殿试的当天晚上,主考官将殿试选出的、前十名的答卷送交上来,让自己过目选定名次的时候,奇迹便出现了。谁也没有想到,慈禧太后一看名单,便从眼中放出光来。因为她无意中发现了里面的王寿彭三个字,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幅金翅大鹏鸟的画面来。

这不正是应了几天前自己在梦中的所见所闻吗?里面的王字,当然就是指得就是自己;里面的寿字一定是指自己的七十大寿了。更重要的竟是里面的一个彭字,不正是那只前来拜寿的金翅大鹏鸟之谐音吗?传说此时的慈禧太后大喜过望,立刻聚精会神阅读起王寿彭的那份殿试卷来,并且越看越是觉得很有理。

有了这层原因,慈禧太后在阅读其他人答卷的时候,就不认为有什么出色的地方了。按照他的这种比较,当然是王寿彭的答卷最为优秀。想到这里,她立刻拿起朱笔,将王寿彭点为了第一甲第一名,也就是本次科举的头名状元。

然而我们在阅读史料记述的时候,就会发现事情的来龙去脉并非如此。因为王寿彭在这次癸卯科举中的历程非常清楚,从院试、乡试一直到会试,完全是经过了一道道严格的科考程序,这才成为贡士。其后又到了京城,在殿试中被列为第一甲之状元名号。再看殿试的过程里,在朝廷组织的复试中,也就是最早的时候便列为第一甲了。到了殿试时,获得第一甲的只有十个人,王寿彭不但名列其中而且名列前茅。由此可见,王寿彭在连续数场的科举考试中,成绩几乎是一直领先、出类拔萃的。

最终进入第一甲的只有三个人,分别是皇帝、实际上是慈禧太后亲自点中的为王寿彭、左霈和杨兆麟。应该说这三个人经过了会试殿试,又成功进入了第一甲中,尽管文章学问各有所长,但都堪称非同凡响的当代人才。也可以说,他们三个人都具备了中状元的资格。然而每次科举中,通过殿试高中的状元只有一个,故而也只能是在这三个人中选择其一了。

再者,进入第一甲的三个人,都属于名列榜首的著名才子,都会获得诱人的名号桂冠。其中第一名的为状元,第二名的为榜眼,第三名的为探花。一个人即使没有获得状元桂冠,也会获得榜眼或是探花的头衔,同样十分荣耀。

也就是说,无论是从王寿彭的学问水平看,还是从会试殿试的临场发挥看,以及首先进入第一甲的实际状况看,其最终被选定为状元的几率非常之高。里面即使有着一些幸运的成分,也是在科举过程中极其正常的现象。因为谁都不会否认,在考试中得到的名次,经常会有一些难以确切解释、也就是具有或多或少的幸运地方,掺杂在里面并且发挥着作用。

特别是从传流下来的王寿彭殿试状元卷看,只要认真阅读,就会发现他的才学完全达到了高中状元的程度。首先是王寿彭在传统的经学方面,基础极其牢固。再看由此产生的议论和建议,既有代圣人立言的意味,又有巧妙发挥稳妥中庸的地方。更重要的,是他在里面展示出来的思维和认知能力,如对国家财政改革的进言和对中国外交政策的评论和建议等。

这些学问即使拿到当今的时代里,也具有极其宝贵的参考借鉴价值。在一般人的眼里,当年那些醉心于科举的举子们,在平时所发的议论方面,哪一个不是之乎者也的天人合一、君臣机遇的和谐治理等等一套说辞。

也就是说一般学子思维的范畴领域,多是在儒家传统文化中打转转。尽管他们所写的这类文章华丽优美,但大多是些不切实用的粉饰之辞。可王寿彭的答卷,可以称得上别开生面。因为在他的答卷里,就直接触动了国家财政营收方面的问题、指导原则,以及对外交往等重大问题。这些议题,即使在当年大清王朝的高官权贵、文武大臣眼里,也可以算得最为敏感的区域了。

尤其是在对外交往方面,既是当时大清王朝压倒一切的大事,也是压在他们心头的一块大病。王寿彭就专门从这道难题下手,在里面推崇公理,建言立法,并坚定地主张扩大商品贸易,改革税务等,无疑是为大清王朝的外交开放事务开出了一剂良药。作为一国之主的慈禧太后,在读了这样的答卷之后,必定有所思索。怎么能够不感到由衷的喜悦呢?

再者,王寿彭的议论建言完全是用以下对上的口气阐述,说明问题深入浅出,遣词用语娓娓道来,让人感觉和风细雨,整篇注重的是道理和逻辑,内中没有一点趾高气扬、唯我独强的样子。这样做,自然又充分体现出了儒家文化的中庸个性。对于这样的才华,不将其点为状元能说得过去么?由此可见,当年慈禧太后的手中之笔,不但极具分量,而且代表着大清王朝的利益所在。

从这些内容和这层意义上看,过去社会上流行着的,关于王寿彭只是偶然中状元的说法,就应该有一番清晰的认识和评价了。就会发现是有些别有用心之人,出于妒忌的心态,躲在阴暗的角落里造谣中伤。完全是采用不正当手段,对他进行的贬低和污蔑。(未完待续)

作者简介:

 

 

 

微信图片_20200620204535.jpg
 
    胡一平,出生于1953年,山东潍坊市人,作家,历史文化研究学者,潍坊学院客座教授,长期从事历史文化研究创作。主要著作有《兵圣全传》、《郑板桥诗书画精品集》、《追溯潍坊文化源头》、《潍坊五千年》、《古代潍坊十大爱情故事》、《一代名相——公孙弘》、《中国·潍坊》等书籍。并且在电视台、多所大学及网络上有《传统文化大讲堂》等系列讲座。

 

 

 

当前栏目:文史博览
内容导航
最新文史博览
猜你喜欢
  1. 时政
  2. 国际
  3. 财经
  4. 教育
热门新闻
每周热榜
精彩推荐
相关专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