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网友们一网在手,晓其所有!——中国传媒

页面二维码

扫一扫

分享文章到微信

页面二维码

扫一扫

关注公众号

分享到:

王寿彭的宦海沉浮 无怨无悔圣贤梦 一座丰碑伴骂名(续五)

2020-11-27 21:28:20 来源:中国传媒

导读:那么,这位王寿彭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?他身上究竟有些什么重要的东西,让当年这位统治山东、大名鼎鼎的土皇帝情有独钟、念念不忘呢? 历史上的王寿彭字眉轩,号次籛,山东省潍县

 

王寿彭的宦海沉浮

无怨无悔圣贤梦  一座丰碑伴骂名

 

胡一平

第五章

那么,这位王寿彭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?他身上究竟有些什么重要的东西,让当年这位统治山东、大名鼎鼎的土皇帝情有独钟、念念不忘呢?

历史上的王寿彭字眉轩,号次籛,山东省潍县西南关新巷子人,出生于一个贫困的读书人家庭里。尤其是在他的幼年时期,由于父亲因病去世后,其家境越发的贫寒起来。好在他的大哥是一位教书先生,童年里的王寿彭没有条件上学,只好跟随自己的大哥,在其教学的私塾里读些书籍。

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,古代时的教书先生。是分为好多档次的。如有功名出身和没有功名出身的,其实际影响力和收入就相差很大。也就是说,作为一位私塾先生,要是有着秀才的头衔,教书时所收的费用就自然高一些,工作也相对的好找。若是有着举人乃至进士头衔的,那就更不用说了,则是必须大户人家高薪相聘才行。

当然也还有那些虽然没有什么头衔,但却是教了一辈子书,并且教出了科举或事业上有成的好学生。也就是其学生中有中秀才、举人或是进士的人,人们当然也是对其另眼看待的。只不过这样的私塾先生等到有些名气时,大多已经到了年迈之际。

而王寿彭的哥哥呢?就是一位没有功名头衔的私塾先生,也可以称之为底层的教书先生,其收入就十分有限了。当然他早年里的时候,大概家庭生活条件尚且可以,也有醉心于科举的阶段。但后来随着父亲有病,家道中落,再也无法担负继续科举的费用了,他这才退下来自谋出路,于是做了一位私塾先生。也等于从此以后,由他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。

关于当时的私塾先生,乾隆年间曾经在潍县做过七年县令的郑板桥就深有体会。因为他在穷途落魄的时候,为了养家糊口,就当过几年私塾先生。在坐馆教书的过程中,郑板桥曾经写过一首著名的《教馆诗》,用来表述自己的生活现状,从中便道出了大多私塾先生的辛酸。里面是这样写的:“教馆本来是下流,傍人门户渡春秋。半饥半饱清闲客,无锁无枷自在囚。课少父兄嫌懒惰,功多子弟结冤仇。”

需要说明的是,当年郑板桥做私塾先生的时候,他不但拥有着秀才的头衔,并且已经在诗书画方面都小有成就。可以说,即使像他这样考有功名、又具有文学艺术天赋的才子,在成为私塾先生时都如此这般的艰难。简直就是过着半饥半饱、如同无枷囚犯那样的生活。由此便可以想象,像王寿彭哥哥这样没有功名头衔的私塾先生,其家境状况究竟如何?也就可想而知了。

那么王寿彭的哥哥为什么要在外出做私塾先生的时候,坚持将自己的这位小弟弟带在身边呢?这就说明了两点原因:一是由于家庭生活的贫困,以致没有钱将他送到附近的私塾里学习;二是由于王寿彭自幼聪慧,喜欢读书,所以他的哥哥也非常喜欢他,认为自己的弟弟只要有机会学习的话,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,有所成就。

在这点上,王寿彭的哥哥不愧为私塾先生,应该看得很正确。也就是想方设法的使其早早接受教育,因为他本人就曾经参加过科举,十分清楚不论一个人多么具有才华,必行要从小的时候开始起步,这样才能够获得成功。故而他在外出教学的过程中,一直千方百计地将其带在身边。

作为小小年纪的王寿彭呢?大概由于家庭生活条件贫困的关系,似乎很是明白这样的道理。还由于其天资聪慧,又喜爱学习,故学习成绩一直很好。后来的他不论是进入正规私塾读书,还是进入县学深造,每次的考试成绩都是一路领先。

其实这也与他从小的时候就跟着哥哥,到多家私塾教馆读书的经历有关。试想当年的私塾教馆里,都有相应的规矩和环境,可谓什么样的孩子都有。这就促使童年里的王寿彭开阔了视野,增加了阅历,同时由于寄人篱下,跟着别人一起读书,进而也使他知道了如何与人相处,如何做人忍让,做起事情来当然也就越发的谨慎务实了。

到了清朝光绪二十七年,即1901年的时候,王寿彭在亲戚朋友们的帮助之下,到省城济南应乡试,从而高中了举人。这样一来,他在潍县一带就小有名气了。还由于他在考取举人的时候,成绩就名列前茅,致使许多人都对他看好,认定其后在科举道路上必定大有前途。这就使得一些有眼光的人,对其加以资助了。所以从这以后,王寿彭的家庭就不再贫困。当然那时不论谁都还没有预见到,几年后的王寿彭会蟾宫折桂高中状元。但却都十分清楚,像他这样的能力,考上一名进士还是不成问题的。

因为在所有人的眼里,高中状元简直就是天大的幸事,真是太难太难了。因为几年之中,全国才出一位状元,简直就是几万、几十万、甚至几百万里挑一才行。因此,能够高中状元,不但是要在学习成绩上出萃拔类,还需要多种重要的或是偶然的因素才行。试想,在大清帝国的二百多年里,整个山东省才仅仅出了五名状元。全省拥有一百多个县,也就是说,平均二十多个县才能够出一名状元。

还有一层,潍县已经出过一位状元了,这就是新巷子里光绪二年出的状元——曹鸿勋。这样一来就充分表明:在清朝,尤其是在清朝后期,潍县的科举文化成就在山东省内已经遥遥领先了。既然这样,几乎在所有的人看来,平平常常的潍县,说什么也难以再出第二位状元了。还有一层,状元曹鸿勋是出自于西南关的新巷子,而王寿彭的家也是住在这条新巷子里,并且与曹鸿勋是邻居关系。

现在的新巷子里面,已经出了一位状元和一位举人,简直就是天大的奇迹了。若是王寿彭再考中进士的话,那么这条不大而简陋巷子里,就出了一位状元一位进士,完全可以称得上天下传奇了。

再者,新巷子里面能够出状元,本身就是惊人的事情。也就是在简陋的贫民窟里,居然出了天下第一的文人才子。这样的现象,当然就使得许多人弄不明白了。传说这里自从出了状元曹鸿勋以后,潍县城里的那些风水先生们纷纷前来,并且拿着罗盘寻寻觅觅,一幅神秘兮兮的样子。他们的结论,这里才是整个潍县风水最佳的宝地,是天上文曲星特别关照的地方,当然也是出才子、出高官的地方。

传说潍县城里有一大户人家,由于经商而发财致富。由于这位富户感到家里已经十分有钱,应该让自己的两个孩子通过科举去考取功名了,也好将来光耀门庭。于是他将当地最有名的风水大师请来 ,要他务必选一风水宝地,安置两个孩子居住在里面学习读书,为将来的科举打好基础。

这位风水大师拿到不菲的报酬以后,便尽心尽力的找来找去,最终发现新巷子里面的一处房屋最为合适。于是这位富户不惜重金购下,将两个孩子安置在里面居住。当时的风水大师还特别向其交代,一定要在院子里种棵高大的梧桐树才行,寓意就是种下梧桐树,引来金凤凰,也就是含有科举有成的意思。这位富户当然赶紧照办。谁想这棵梧桐树长大以后,便开始倾斜起来。时间长了,等于整个树冠都长到了到墙的那边,也就是长到邻居家里去了。

而这位富户的邻居家不是别人,正是王寿彭的家。传说自从有了这颗梧桐树以后,王寿彭在学习上便越来越好,不论是参加何种考试,几乎都是取得第一名,随之小有名气起来。反观这位富户家的两个孩子呢?不但在参加科举的时候屡屡名落孙山,而且放荡不羁,最终连个秀才的功名也没有获得。因此便有人将这件事编成了一首打油诗加以讽刺:“本想跳龙门,谁知命无他。倾斜梧桐树,凤凰落别家。”这也成为了当时人们酒后茶余的一番笑谈。

以现在的科学观点来看,这位富户当时所想的真是太过简单了。认为自己只要舍得出钱,就能找到风水宝地,有了风水宝地,就能够改换门庭……无奈他的两个孩子并不是这样的思考,而且智商也是平平,绝不是能够在科举场上纵横驰骋的材料。试想他们都是平日里娇惯出来的阔公子,哪里会心甘情愿住在如此简陋的破旧房子里读书。所以他们在平日里只是住在这里照应一下,实际上住在这里的时间很少才是。

 

从这则故事上,就更能体现出王寿彭从小时候就发奋苦读的经历来了。据后来人们说,当年王寿彭的邻居家里确实栽种着一棵很大的梧桐树。因为这颗梧桐树栽种在离墙不远的地方,导致树冠的一部分是在王寿彭家的一边,只不过不是大部分而已。当初编造这一打油诗的人,便是故意拿着这颗梧桐树来说事。(未完待续)

作者简介:  

图片1_副本.jpg

     胡一平,出生于1953年,山东潍坊市人,作家,历史文化研究学者,潍坊学院客座教授,潍坊市状元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历史文化研究创作。主要著作有《兵圣全传》、《郑板桥诗书画精品集》、《追溯潍坊文化源头》、《潍坊五千年》、《古代潍坊十大爱情故事》、《一代名相——公孙弘》、《中国·潍坊》等书籍。并且在电视台、多所大学及网络上有《传统文化大讲堂》等系列讲座。

 

当前栏目:文史博览
内容导航
最新文史博览
猜你喜欢
  1. 时政
  2. 国际
  3. 财经
  4. 教育
热门新闻
每周热榜
精彩推荐
相关专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