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网友们一网在手,晓其所有!——中国传媒

页面二维码

扫一扫

分享文章到微信

页面二维码

扫一扫

关注公众号

分享到:

王寿彭的宦海沉浮 无怨无悔圣贤梦 一座丰碑伴骂名(续四)

2020-11-16 15:29:36 来源:中国传媒

导读:第四章 一代枭雄——大军阀张宗昌处心积虑充文雅 特别引人关注的,是1925年8月里,由王寿彭在曲阜策划、设计、组织和导演的这场祭孔大典现场。作为主祭人的,为山东省政府主席、

胡一平 

第四章

一代枭雄——大军阀张宗昌处心积虑充文雅

 

特别引人关注的,是19258月里,由王寿彭在曲阜策划、设计、组织和导演的这场祭孔大典现场。作为主祭人的,为山东省政府主席、也就是大军阀张宗昌,这就引起了诸多非议。

这些非议又与社会上关于传统文化的存废、也就是打倒孔家店的呼声交织在了一起,因此在这里需要说一说的,应该是张宗昌与王寿彭的关系。

张宗昌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著名军阀,系奉系军阀集团里面的重要头目之一。张宗昌字效坤,山东掖县人,出生于一个穷苦家庭之中,少年时他便跟着当地的一些土匪队伍打家劫舍,为得是混口饭吃。由于他身体格外高大健壮,动作又十分敏捷,尤其是在打仗中反应机灵,加上枪法极准,因而成了一支土匪部队的头目。

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,年已三十余岁的张宗昌终于发现了机会,于是他也装着拥护革命的样子,拉着一队人马投奔了革命军,后来便到了陈其美部下担任了光复军的一名团长。当然从他的这段经历上看,切实也有反思自己、改过自新的念头在里面。这样做,就实际上摆脱了土匪的恶名,也可以说是或多或少的受到了传统文化、或是三民主义等革命理念的影响。他当年的这种转变,应该是一生之中难能可贵和值得肯定的。

到了革命军中,张宗昌就有些如鱼得水起来。由于他作战勇敢,身先士卒,更是以不怕死而令人佩服,从此开始小有名气起来。当时的革命军中,十分需要这样善于带兵打仗的人才,所以很快升任到江苏陆军第三师的师长之职。带领了一个师的队伍,他当然也就威风起来了,得以做到了独当一面,说话的分量也十分重要了。

然而他尽管担任了革命军的师长,但在头脑里依然残存着当年当土匪时的那种观念。因此他又在关键时刻临阵倒戈,投靠了北洋将领冯国璋。因为当年冯国璋也是打着主张革命、拥护共和的旗号,而且在军阀势力中堪称一强。张宗昌也正是看好了这些,才背信弃义的,拿他的话来说,就是背靠大树好乘凉。

果然张宗昌的眼力不错,随着他的加入,冯国璋的势力更是风风火火的发展起来。到191611月时,冯国璋的队伍居然在全国各路军阀里面首屈一指。正是拥有了这样的实力,他才得以出任中华民国的代理总统。这样一来,冯国璋对于作战特别英勇的张宗昌十分看好和信任,自然提拔提拔,随之任命他为总统府的侍卫武官。

这一时期中国大地上的军阀混战,简直犹如乱云飞度那样的复杂多变,张宗昌的势力也在如此混乱的状态下乘机扩充起来。可是树大自然招风,这就平白的多了一些敌手。也是由于他大脑膨胀,遇事的时候过于招摇,从而卷入了军阀之间激烈混战的旋涡。到了这时,他才清楚了山外有山,人外有人,强中自有强中手。

开战之后,他也侥幸的打了几个胜仗,但接下来的处境却是逆风千里。居然接连几次都是作战失利,几乎到了一败涂地的程度。无奈之下,他只好远赴奉天投靠了张作霖、张学良父子。这时的奉系军阀正值招兵买马,自然对于张宗昌这样善于带兵打仗的将领十分欢迎。有了这层原因,张宗昌得以东山再起。后来他作战有功,成为奉系军阀的著名将领之一,所带领部队也发展到几万人马的规模。

综观这一时期的张宗昌,虽然具有带兵打仗的才能,但实际上就像一只无头的蝗虫那样乱冲乱闯。因为他出身贫困家庭,从小饥寒交迫,基本上是个文盲,大字当然识不了多少。有着这样的背景经历,他哪里会进行理性的分析、长远的打算和精明的计划呢?所以他当时的带兵作战,主要是靠着自己的本能。也可以说,他之所以能够胜出,成为一代军阀,完全是凭着作战勇敢和命运侥幸的结果。

19254月,趾高气扬的张宗昌带着大队人马,从徐州启程,几乎兵不血刃的进入了山东大地。而这一次的占领山东,堪称他一生命运中的重要转折之点,也属于他最为鼎盛的时期。

进入山东以后,他即刻出任山东省的军务督办一职,也就是实际掌握了山东省的大权。然而拥有实权的张宗昌并不满足,于是他又以武力连哄带逼,挤走了原来的省主席龚伯衡。到了这时,他干脆不再装模作样,自己任命自己担任了省政府主席,独掌起了山东省的军政大权来,人们称之为山东王。

他这样做,其实还有一层重要的目的,就是要利用山东省的富庶民力,大力快速的扩张自己的武装力量,为以后在全国进一步攻城略地准备。正是这一目的性十分明确,所以他在经营山东的不长时间里,其军队规模就从原来的几万人,很快发展成了十余万人马的庞大队伍。如此一来,即使在全国的各大军阀之间,也没有人敢于小看这位土匪出身的山东王了。

应该说,张宗昌出身极度贫寒之家,从小就出来混迹江湖,经过摸爬滚打,数度沉浮,吃了无数的苦,受了数不清的罪,堪称九死一生才有了如此的势力,真是太不容易了。在他过去的时间里,也由于没有文化,做事的时候全凭着个人的本能,尽管冲锋陷阵骁勇彪悍,在作战的时候确是一把好手,亦做过许多杀人越货等罪恶的勾当。但由于文化上的缺失,特别是他在与别人接触言谈的时候,亦闹出了不少的笑话。

因此他获得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绰号,如“狗肉将军”、“混世魔王”、“长腿将军”、“三不知将军”、“五毒大将军”等。也就是说,他的所作所为,很被人们、尤其是当时有文化的人看不起。

所谓狗肉将军,其实与他爱不爱吃狗肉没有一点关系。主要原因是他在统治山东期间,由于对经济一窍不通,所以采取了竭泽而渔的手段,先是滥发纸币,导致物价飞涨,一度致使百姓手中的钱不值钱起来。后来发展到人们平日卖东西,都要提着一大包的钱。其实在当时的中国大地上,凡是军阀统治的地方,大多都有这样的弊病。因为他们都要搜刮军费,只是程度上有所不同而已。

为此他还设置了一大堆苛捐杂税,据说光明面上的就有五十余种,当时民间流传的一则笑话就很是说明问题。据说当时有一个天津商人来到济南做生意,因为有钱人打扮的样子,所以刚下火车就被军警盯上了,打算狠狠敲诈一笔。然而此人小心翼翼,导致军警没有下手的机会。但过了一段时间,这位商人要到厕所方便方便,于是军警们下手了,非要他先付厕所费不可。

无奈之下的商人只好照办,但没想到脱掉裤子的时候,这群军警又要求他付手纸费,也就是用纸擦屁股的税。等到商人方便完之后,军警还是不依不饶,非要他再付冲洗费不可,否则就不能离开……这位商人领教了这些以后,哪里还敢在济南做生意,马上购买火车票跑回了天津去了。当然这样的传说故事可能有些夸张,但其得以流传,就说明当时张宗昌统治下的山东,苛捐杂税问题十分严重。

至于他的绰号三不知将军,也是有所来历。据说他第一不知道自己的军队究竟有多少人马;二是不知自己究竟有多少钱财;第三条更有意思,是他不知道、也弄不清楚自己究竟有多少个老婆。这些不论谁听了,都会觉得不可思议,自然意识到里面的夸大污蔑成分。但是从里面表现出来的、张宗昌的那种匪气、霸气还是昭然若揭的。

然而事情的发展也有拐点的地方,张宗昌这次进入山东并当上山东省政府主席以后,可谓进入了自己人生的巅峰时期。此时此刻的他,也已经到了四十四岁年纪,早就过了儒家文化所说的不惑之年。再者,这时的他也已经有了机会、有了能力静下心来,总结和回顾自己的人生轨迹了。思来想去,就是因为一件重要的事情令其寐食难安,这就是自己没有怎样读过书,没有多少文化,自然容易被人所小看。

在中国古往今来似乎都有这样的一种风气,不论是谁,当其有了政治和社会的地位以后,所挖空心思的,是如何将自己装扮成一个有文化、有教养的人。当年的社会上便流传着一种“充文雅”的说法。为什么能够产生这样一种流行的说法呢?就是因为一批土包子出身的军阀,或是从事工商业的发了大财的暴发户们,需要改变自己过去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。

这个道理当然很容易让人理解,一个人在发了横财以后,就特别害怕别人说自己没有文化。于是他们便拿出钱来,购买大批的古董字画、嵌银家具之类的东西,挂在或是摆放在家里装潢门面,也就是想方设法的包装自己,把自己装扮成一个有文化的人。于是人们便把这种现象,称之为“充文雅”。

开始的时候,张宗昌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充文雅的,购买了大量的古董字画,并找人将自己的客厅装扮的很有文化气味。但后来发现这样做的效果并不明显,他自己也不满足,因为还经常有人在背后里指指点点,说三道四。有些当然能够传到他的耳朵里,有些他自己也能够感受出来。就连他自己的孩子、尤其是上大学的女儿,经常把这些听到的笑话带回来……有一点需要说明,平日的张宗昌虽然十分残暴,但是对自己的子女却是十分疼爱。

对此张宗昌很是生气和头痛,但考虑到人家所说的也是有些道理,因为自己确实没有上过多少学,自然也算不上有文化。正因如此,他便将一些风言风语权且作了耳旁风,假装不知道就是了。然而这样一来,关于贬损他的话语就多了起来,大有泛滥成灾的样子。怎么办呢?此时的张宗昌很想杀上几个出出心头的怒气。但转而一想,自己为何不增加一些文化含量,让那些攻击自己的人心服口服的闭嘴呢?

这就需要自己改弦更张,但怎样才能够做到真正的华丽转身呢?怎样才能够不被文化人从心里轻视自己呢?他思来想去,觉得聘请一个著名文人来做自己的旗帜,才可以显示出自己对文化的敬畏和追求。就这样的选来选去,他最终把注意的焦点集中在了清末状元——王寿彭的身上。(未完待续)

 

作者简介:

图片1_副本.jpg

 

 

 

    胡一平,出生于1953年,山东潍坊市人,作家,历史文化研究学者,潍坊学院客座教授,潍坊市状元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历史文化研究创作。主要著作有《兵圣全传》、《郑板桥诗书画精品集》、《追溯潍坊文化源头》、《潍坊五千年》、《古代潍坊十大爱情故事》、《一代名相——公孙弘》、《中国·潍坊》等书籍。并且在电视台、多所大学及网络上有《传统文化大讲堂》等系列讲座。
当前栏目:文史博览
内容导航
最新文史博览
猜你喜欢
  1. 时政
  2. 国际
  3. 财经
  4. 教育
热门新闻
每周热榜
精彩推荐
相关专题